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0节  (第2/2页)
大门都不出。    一个周以后,8月8日这天,虞斯言起了个大早,六点没到就起床开始穿衣服洗漱。    项翔听着隔壁的动静儿,摸过手机看了看时间,然后满心疑惑的去了虞斯言的房间,看着这人究竟是在干什么。    刚走到门口,虞斯言就拉开房门走了出来。    项翔打量着虞斯言的装束,休闲体恤,宽敞的短裤,散步时穿的人字拖,这绝不是要去锻炼的装备。    “我出去一趟,早饭就在外头吃了,中午应该就能回来。”虞斯言主动解释道。    项翔转身就回屋换衣服,    “我跟你一块儿去。”    可虞斯言像逃什么似的,趁着这会儿赶紧腾腾腾下了楼,边跑边说:    “不用了,我自个儿去,上午还有个客户要来谈生意呢,你帮我把把关。”    大门锁哗啦啦的打开,虞斯言脚下生风的撒丫子跑到车边,开着车一溜烟就跑了,项翔追都没能追上。    看着烈焰似的一抹红在公路拐角消失,项翔收回视线,大步回到公司里。    他进虞斯言的房间仔细查看了一遍,完全看不出来这厮又是突然抽风要去哪儿了。    虞斯言的目的其实很单纯,就是买鸭子!    当初小瀑布跟前,那句被项翔当成了戏言的话,虞斯言真是正儿八经说的,不开玩笑。    回来的第二天,早上锻炼完了以后,他就逛到了附近才菜市场里,找找有没有小鸭子卖,可这都八月间了,谁还卖小鸭子啊!    他拿了点钱给卖鸭子的,托他们到处问问。几天下来,终于人家给了他一个养殖场的电话,说是还有小鸭子卖,他照着电话打过去,可养殖场谁单卖2只?人家是200只才起卖!    他好说歹说,把价格抬到了100块钱一只,可养殖场的都是农民工人,老实得有些墨守陈规,说规定就是规定,不卖就是不卖。    虞斯言耐心特好,每天早中晚三趟不停地打电话,一直折腾到7号,终于,有个工人告诉他了一个农户的电话,说这家儿有。    他打电话一问,人家爽快的就叫他来买,不过就是地儿有点偏,是铜梁县的一个小村里。    虞斯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特别偏执,立马约了8号早上。    地方偏,路远又不好走,虞斯言打听了一下,光是开车去就得花将近三个小时,那回来就又得三个小时,所以计划了一下,他大清早就出门了。    错过早高峰,虞斯言一路顺畅,一个小时多就到了铜梁,可到村里的路就不好走了。    本来重庆村村通政策出台,乡村公路都修得不错,可有些地儿大卡车经常超载拉货,把好好的公路压成了坑洼地。    虞斯言这车虽然是皮卡,底盘高,不怕磕磕绊绊,可也是进口车,在这种地上开,他确实难免心疼,车速自然就慢了下来。    找到农户家的时候,已经快八点半了,正好撞上这家人开栏。    虞斯言一瞧,出栏的什么都有,鸡鸭鹅一群。    小地方来了陌生人,远处近处地里干活的农民都好奇的看向了虞斯言。    虞斯言倒没注意到这些,他聚精会神的看着从栏里一摇一摆走出来的一群小黄鸭,乐得嘴都咧到了耳根子。    他下车走过去,开门见山地说:    “我就是买鸭仔的,你开个价吧。”    农民五十来岁,打量了一下虞斯言这身行头,再瞧瞧虞斯言开的那车。    虽然不懂车,但作为当代农民,他也看得出来虞斯言这车和村里那些外头打工的开回来的车是不一样的。    农民伯伯就这么华丽丽的把虞斯言当成了替人开车的司机。也就没狮子大开口,只是有点黑地叫了个价:    “我这儿都是公的,你要就50一只。”    虞斯言瞅着这鸭仔不过也才个二十来天,要正常卖,撑死十块一只。    “25你卖,我就买两只走。”    农民有点傲,    “那不行,你看这季节哪儿还能买得上鸭仔哦,50不高。”    俗话说顺着溪水能找到大河。    虞斯言一点不买账地说:    “我看前面那家好像就有,你要不卖,我就上他哪儿买去。”    都是一个村的,谁都知道谁家养了些什么,农民瘪瘪嘴,    “好好好,25就25,你挑吧。”    虞斯言抓了一把喂鸭子的糠,站到一群小鸭子跟前儿,满满的撒到自个儿脚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