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4章 (第1/2页)
阿廖沙在高兴的同时,心里也非常失落。 他们的国家现在根本就不尊重科研人才,很多人寻求到国外发展。 首选是欧美,也有人想来华国。 比如他的父亲,早年曾经来华国这边支援过,在这边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社会主义氛围。 既然要离开,他就想来这里重新开始。 接下来,叶峰又亲自带着阿廖沙和他的几个朋友去逛商业街。 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大家震惊不已。 各种设施的确非常齐全,刚看到金山湾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设施,也让他们非常吃惊。 他们曾经去欧美看过,这边已经堪比欧美了。 最后叶峰又带着他们坐上游轮,在海上游玩了两天。 阿廖沙带着清洗好的无数照片,以及很多礼物,回去了。 当然了,随行跟去的,还有相关工作人员协助那些专家办理手续。 一切都往好的发展,虽然有波折,但总体还是比较顺利的。 终于在92年初,申城这边接回来500多位专家,都是这边急需的。 按照家庭人口分配房间,人口多的就分配大房子。 人口少的,就分配小房子。 这么多专家的到来,也让叶峰彻底松了口气。 其中有两百多位是半导体相关的专家,直接进入叶峰所在的公司,或者在申城大学当教授。 这个年代四五十多岁的技术人员,大部分学的都是俄语,跟这些专家沟通完全没问题。 第531章 “造不如买”的危害 为专家购买住房的钱,全部是叶峰提供的。 政府这边先欠叶峰,等到年底再给。 两方的目的都不是在金钱上,而是在这些宝贵的专家上。 等到这些专家全部到位之后,逐渐适应了这边的生活。 小区门口有专车,直接把这些专家送往不同的单位工作。 有的距离单位比较近,有的距离比较远。 不过有班车之后,也颇为方便。中间不停,直搭单位,大大缩短通勤时间。 金山湾小学这边专门开设了俄语班。 这些专家的妻子,有的就是当老师的,所以安排在小学,初中工作,负责教导数学。 华国这边会俄语的老师,教导他们学习中文。 这样的安排,让这些专家们非常满意。 他们的孩子们都能有机会接受正常的教育,同时还能学习中文和英文。 入乡随俗,既然来了的华国,会这里的语言更好。 他们从事的都是高端科技研发,很多都是需要保密的。 他们自己的国家现在非常混乱,掌控在一些乱七八糟人的手里。 如果只是不能安心研究,或者是工资待遇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