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虎毒不食子 (第3/3页)
震怒,便欲亲率大军来救其姑母,惜为群臣所阻。天子乃命王子赐设谋援救主母,王子赐说动了徐玮,才与我等合谋,趁乱行事…… 徐玮当初就曾经反对过苏峻逼司马冲称帝,事后苏峻倒没往心里去,他却暗自慌张,被迫表面上更显恭顺。只是这些前因后果,终究瞒不过王贡密布于建康内外的耳目,尤其是徐玮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还特意把裴仁父子等保护了起来。 王贡既受裴该之命,就琢磨着该怎样才能救出裴氏祖孙来哪?派人突入行劫,肯定是不靠谱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苏家军内部寻找可资利用之人,或威逼,或利诱,预伏棋子,以待合适的时机。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筛选,最终命裴仁秘密地向徐玮摊了牌。 徐玮自然是一口应承,但说时机未到,不可轻动,否则恐怕会伤害到太妃祖孙——我看苏峻之势难以久长,且待武昌军面逼近建康,他忙于军务且城内混乱时,咱们才有动手的机会。因而当苏峻迁裴氏和司马冲到石头城,并命苏逸守备之时,徐玮就自告奋勇去担当苏逸的参谋和副手…… 说话之间,徐玮及其数名亲信也陆续缒下,旋命启碇开船。 裴氏问道“卿欲载我等往何处去?” 徐玮回禀“如臣所言,当恭送太妃与大王北渡,前往洛阳,与天子相见。” 裴氏微微一皱眉头,便又问道“武昌舟师,纵横于江面之上,我等可能得渡否?” 徐玮笑道“太妃勿忧,于此臣早有谋划。天色将晚,舟船多数泊系于港口,王敦但将步军围山,正不虑苏逸自江面逃遁也——难道苏逸胆敢过江去吗?” 话音才落,忽见一条战船自上游顺流而来,疾若奔马,瞬息便已接近。裴仁等都不禁面色大变,徐玮却安然若素,只命人在船桅上系一条白巾,对方见了,便不回顾,欲依前浮水而去。 ——武昌方面的战舰,久在白鹭洲周边逡巡,想要趁机安插一两枚钉子,贿赂一两船的水兵,其实难度不大,只要预做谋划即可。 然而裴妃却猛然间站起身来,朝来船高呼道“我吴兴太妃也,且吴兴王亦在此,汝等可来迎我!” 徐玮见状,不禁大吃一惊,也不顾礼仪了,急忙拉扯裴妃,连声道“太妃何故如此,难道不欲往洛阳去见天子么?” 裴妃见对面船上已有动静,似做转舵状——你偷跑一两名叛贼,只要财帛献得足够,我们可以当没瞧见,放你过去;但僭主祖孙,这是坚决不可能放走的,若得而献之,大功一件,哪是些许财帛所可交换的啊——便即扭过头来,态度慈和地对徐玮说“我若欲归洛阳,前日便可谋归矣,何必待苏峻之来啊?” 徐玮苦笑道“太妃即不愿见天子,亦不关爱自身,岂不念怀中为僭主,若落于王敦之手,岂有幸免之理?” 裴妃道“若论僭主,于晋如此,于华又有何异哪?若论其亲,晋王为此子生父,岂忍加害?晋王不忍害,王敦又安敢妄为?而华天子与此子无关联,即一地方守吏,亦可杀而后奏。则我等留诸江东与北向洛阳,何者有望得生啊?” 徐玮继续苦笑“然臣若归太妃祖孙,于华为有功,可免死,于晋则未必了……太妃是欲杀我么?” 说话间,战船已到面前,船上将领垂首而问“果然是吴兴王与太妃在舟中么?” 裴氏一昂头,让对方可以瞧得清楚一些,旋问“汝等要我死,还是我生?” 对方急忙回答“还请太妃与大王登舟,我等护之前往白鹭洲,与晋王相见。”开玩笑,一个是晋王的亲生儿子,一个是他叔母,就算是僭主吧,也轮不到我们来杀啊,万一晋王甚至于王敦都不打算下毒手呢? 裴氏便道“此舟中皆救我出来的义士,汝等可放其北归;若不然,我便抱吴兴王投江而死,则晋王必族汝等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