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_第2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节 (第3/4页)

阵退缩的表现,不能称之为帝国合格的军人,并建议撤销山县有朋防务总司令的职位。

    临战换将是个极不明智的举措,这样会直接招致军心不稳,伊藤博文虽然听到山县有朋出人意表的话,但还是否决了众人这个提议。

    桂太郎说道:“天皇陛下说誓死坚守东京,山县君,你也应该有这个觉悟,东京万万不可失!”

    “可是,我们数十万帝国将士都抵挡不住华夏陆军的兵锋,靠这十万将士想要固守东京实在是有些勉强,我还是坚持放弃东京,转入北海道,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和华夏顽抗到底!”山县有朋作为军人,此时他深谙华夏陆军的实力,从下关到京都的战役可以看出,帝国的实力和华夏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到了这个时候,帝国根本无法正面和华夏对抗,不应该固守东京,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固守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是应该撤回东京,逃到北海道,和华夏陆军斡旋,毕竟帝国国内有数千万民众,只要天皇这个精神领袖在,完全可以在帝国境内号召国民站起来和华夏对抗。华夏陆军远离本土作战,其无法持久作战就是它致命的硬伤,只要紧紧握住了这个弱点,多拖住华夏陆军在本土一天,那么华夏在帝国的统治就会弱上一分。倘若帝国的皇室和高层人员都受到华夏控制,那么帝国到时就只能够任华夏摆布了。

    “啪!”伊藤博文狠狠的一巴掌拍在桌上吧怒斥道:“山县君,我想作为军人,守土为国乃军人天职,而不是一味的退缩!”

    ……

    就在战时大本营内部吵成一团时,一支神秘的小部队已经偷偷绕到了东京东北城门,只见这支小部队训练有素,如同黑夜中的幽灵一般,偷偷潜伏浓墨的夜色之中。

    如果从高处看去,可以看出这支小部队即使在分散开来后,仍然保持这攻防有序的队形,一旦发现敌人,随时可以暴起攻之,发挥自身最大的威力,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支小部队的不凡之处。

    这支神秘小部队正是华夏军队精锐中精锐—孤狼特种部队。

    在特制的钢盔下,一张涂满油彩刀削般的脸庞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在这张坚毅的脸庞之上,一双黑色的眼眸正警觉的扫视着前方,这张脸庞的主人就是王建川。

    自从大规模登陆日本本土之后,唐健就开始筹划孤狼如何配合突击部队闪击东京的计划,在突击部队攻克名古屋之后,太平洋舰队一边在横须贺和东京湾吸日军的注意力,同时在横须贺港某处海岸秘密将孤狼送到了岸上。

    孤狼在王建川的带领之下从横须贺港登陆后便快速进入内陆,并且迅速朝东京靠拢,在突击部队还没有到达东京之前,王建川便带着孤狼一直隐匿在东京的郊外。

    昨天黄昏时候,突击部队指挥官冯国璋来电,说突击部队已经到达了距离东京五十公里的西南部,准备第二天凌晨时分发动对东京的进攻,而冯国璋则需要孤狼配合这一次的进攻。

    具体任务则是在午夜时分偷偷潜入东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日本皇宫,活捉日本明治天皇。

    唐健在出征时曾交代冯国璋,在闪击东京的过程中他可不想明治天皇在空中的轰炸下意外身亡,对于唐健来说,显然活着的天皇比死了的天皇更有用处。

    即使这个任务无比艰巨,难度之高超乎人的想象,但是王建川依然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了下来,孤狼的存在意义就在完成一切看起来不可完成的任务,活捉明治天皇的任务被分派下来之后,所有的孤狼不仅没有一丝的怨言,反而个个都透露着兴奋的神情。

    作为华夏的军人,有什么比活捉日本明治天皇更让人热血沸腾的,要知道,一般的士兵一辈子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虽然孤狼们并不是普通的士兵。

    特别是马如山和贺山,两人都是亲身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人的仇恨程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当年亲眼看到自己无数的战友倒在了敌军的枪口之下,因而,两人表现的最积极。

    这时,前去勘察情况的侦查兵小心翼翼的飞奔到王建川的面前,即使是飞奔而来,侦察兵的脚下也没有发出多大的响声,即使是极其轻微的响声,也立刻被呜咽的夜风吹散。

    侦察兵做了一套战术动作,表示前方并无太多的哨兵,防卫也没有西南边那么严密,可以轻松潜入!

    王建川点了点头,这套战术东走是孤狼的前任指挥官朱连杰所创,在需要偷偷实行潜入任务的时候,这套动作在实战中表现的十分有用和有效。

    虽然侦察兵的战术动作简洁明快,不过常年作战形成的默契还是让王建川很快就明白了侦查兵所要表达的意思。

    王建川朝后方挥了挥手,四散开来警戒的孤狼立即会意,然后迅速朝王建川靠拢,王建川在夜色中迅速的做了几个战术动作,分配了一下作战任务。

    五分钟之后,孤狼特种部队呈扇形分散开来,组成了四人一组的战斗小分队,很快,第一组战斗小分队就如同鬼魅般飘到了厚重的城墙之下。

    孤狼队员们身上的各种武器都凝结着无数华夏先进技术的精华,深暗色的头盔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