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节  (第3/3页)
亲做出万民伞,并护送进京为周广博击鼓鸣冤。    案子一度直达天听,周广博这才蒙冤得雪。    周广博出狱后,只觉恍然隔世,再世为人,大叹日后若得安宁,便是后半生在故里耕种,他也是愿意的。    倘若这话周广博三年后依旧记得,便不会累及了后世子孙了。    只可惜他不是能安于一隅的人。    自然这又是后话。    虽早先有要与镇远府渐行疏远之心,可如今多亏霍榷方得免了这场牢狱之灾,于是周广博稍稍养了□子,便亲自是登门拜谢。    霍榷自然是不会居功的,既然袁瑶还心系周祺嵘,霍榷便有心要帮袁瑶一把。霍榷将事情原委一一说清,为袁瑶今后能进周家门铺下一条方便之径。    人在患难之时,倍感真情难得,周广博自然也是这般。    回想当初的种种,周广博自叹连一女子都不如,羞愧难当,这才有了登门叩谢袁瑶之举。    “唉,”周广博叹过一气,“倘若不是形势所逼,我又如何会立场不定,做这左右逢源招人唾弃的墙头草。我可不想像你父亲当年一般。”    袁瑶呼吸一窒,当然果然是另有隐情,不禁问道:“像我父亲哪般?”    周广博看看四周,见青素等人是知进退的,早便退出二门外守着了,这才低声道:“瑶哥儿,你信你父亲会做下监守自盗,私匿库银之事吗?”    并非袁瑶是非不明的护短,而是她真的至今都想不明白,也不敢相信父亲会犯下这等滔天大错,于是她摇头。    周广博又道:“因为他被逼的。”    “被逼?被谁逼?”袁瑶觉得终于接近当年的真相了。    周广博慢慢回忆起当年的事,“太皇太后薨逝,当今皇上被压制多年,早有心要推翻太皇太后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故而攻打胡丹以显天威便是最好的契机。    且我大汉经历代先帝励精图治,国库充盈,国力强盛,早便储备下和胡丹一较高下的能力。”    说到这,周广博一拳捶打在桌上,“可镇远侯却以有违太皇太后治国之道为由,并千方百计阻挠皇上出兵胡丹。当年你也应是听说了吧,名臣忠良触柱死谏。”    袁瑶点头。    周广博肯定道:“便是镇远侯在背后煽动的。”    “可皇上依然一意孤行,镇远侯便让你父亲偷出库银,一旦国库空虚,皇上无钱无粮便发不了兵了,起不了战事,只得休罢干休。”周广博话中多了几许嘲讽,“藏匿库银可是满门抄没的大罪。说是为国为民的,匹夫有责,那为何他镇远侯自己不去?一旦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被推翻,他们霍家便再难有被重用之时,说到底还是为了他们霍家。”    袁瑶一直放在膝上的手,蓦然一把抓住衣裙,将那藕色的羽纱褙子几乎撕扯开裂。    “看当今圣上的大整军务,频频练兵怕是又要用兵了,我唯恐成你父亲这样的替罪羊羔,无奈之下才寻了南阳伯做庇护……”    袁瑶忽然一问,打断了周大人的话,“周老爷可知当年的库银,如今在谁手中?”    周广博愣了下,随后摇头,“说实在话,本以为镇远侯会知道,可他似乎也在找。如此看来,你父亲当年也是谨慎的。”    后来周广博再说些什么,袁瑶已听不清了,他到底是何时走的,袁瑶也记不清了。    只是那日之后,袁瑶常常独自一人回想往日种种。    曾经清明和蔼的父亲,慈祥仁善的母亲,还有曾经无忧无虑的自己。    艳阳之下,她手持长剑飒爽英姿舞动在花丛中,父亲含笑点头,母亲以她为傲。有时犯懒了不想动便耍赖,得父亲的训斥,母亲紧忙维护,却被父亲说是慈母多败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