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31/33页)
弹跟踪的目标。为此,隐身飞机需要降低自身的热辐射,减小飞机与周边空气的温差,如f-22使用的矩形二元尾喷管可加大尾喷管和冷空气的接触面,促进尾喷管散热。此外,有的隐身飞机还采用了低噪音发动机等技术,使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声音也难以被敌方觉察。有的则采用新型燃油喷嘴消除喷气燃料燃烧后的残渣与水蒸气的混合物,使飞机后面不再跟随有又长又明显的“拉烟”尾迹…… 当然,真正隐身的飞机是不存在的,更实质的意义则是在自己被敌方发现之前先发现敌方。三代战机苏-27的正常雷达探测距离为前半球100千米,后半球55千米,f-22优异的隐身能力可以使苏-27的雷达探测距离降低到10~20千米,无疑是“迷瞎”了苏-27赖以生存的“千里眼”。 集战斗机之大成 除了隐身能力,f-22在超音速巡航、机载电子设备、机动性、武器配置等诸方面也是实力超群,其他机型几乎只能望其项背。 f-22长18.9米,高5.1米,翼展13.6米,与f-15尺寸相当,属于重型战斗机。最大速度2.25马赫(时速2410千米),升限近2万米,装有1门20毫米机炮、4个外挂点和2个内置弹仓。值得一提的是,f-22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现超音速巡航的战斗机,而其余的超音速战斗机在中低空作战或巡航时仍采用亚音速,只能在高空实现短时间超音速飞行,否则,发动机会因过热而带来诸多安全问题。因此,f-22在中低空飞行时不必拉高俯冲就可以直接达到超音速,具有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2007年11月22日,正值西方感恩节,美国太平洋空军驻阿拉斯加远程防空雷达部队忽然发现,在俄罗斯方向有大型军用飞机正向阿拉斯加领空飞来。来袭者很可能是绰号为“熊”的俄罗斯图-95远程轰炸机。于是,阿拉斯加防空部队所属2架刚部署不久的f-22从基地起飞,很快就找到了俄罗斯轰炸机,并进行伴飞威慑。面对先进的f-22,老式轰炸机图-95很快掉头返航。有人说这是美国在故意“秀肌肉”,从而对俄罗斯达成战略威慑,也有人说这是俄罗斯试图诱惑f-22出洞,既可以测试其防空雷达对隐形战斗机的探测能力,又能一窥美军雪藏的战机真容。无论真相如何,这是美国首次使用最先进的四代战机拦截俄罗斯远程轰炸机,也是f-22的首次正式登场。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服役中的四代战机,f-22可谓美军倾心打造的精品,也是目前世界战机之首,美国空军曾称,一架f-22战斗力相当于15架f-15。f-22不仅是世界最强战机之一,也是世界最贵战机之一,单机价格接近2亿美元,美军自己都对此望而却步。此外,据2008年的报告称,f-22每飞行1小时维护时间超过34小时,成本将近5万美元。一般机队的维护费用会随着逐渐成熟而日益降低,但f-22则因昂贵的隐身涂料等原因维护费用不降反升。由于缺乏实际对手和明确的空对空作战任务,生产线开张之初就面临终止的危险。 更严重的是,集战斗机之大成的f-22在服役以后不断有坠毁的消息传出。首先是2004年12月20日,然后是2009年3月25日、2010年11月16日,最近一次是2012年11月16日,其中两次飞行员当场身亡。不仅如此,飞行中的小毛病也接连曝光,比如降落时起落架无法放下,飞行员打不开座舱等。美军官方曾解释为f-22在7500米以上高速供氧系统故障,也有解释为是飞行员操作不当,而诸多军事专家则认为美军是在隐瞒f-22其他潜伏的技术问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时不时提出一些机体结构、吸波涂层等方面的缺陷,甚至有前雇员揭露其隐瞒了已知的隐身涂料问题而继续使用,一时间成为军事焦点。无论真相如何,f-22已经被屡次被禁飞,加上过高的成本,奥巴马下令关闭生产线。 由于高昂的价格、对手的丧失、军费的削减等原因,f-22订单数量不断萎缩,仅生产了187架,与最初计划的1300余架形成天壤之别。尽管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都表示了购买欲望,然而为了防止他国进行仿制,f-22依旧仅服役于美军,逐渐取代曾经的主力战机“不败之神”f-15。同时,美军决定推出一种用途广泛、性能优异、经济实用的轻型战斗机,用来替换f-16等三代对应机型,与f-22搭配作战,也就是f-35“闪电”2。 经济实用的f-35 与过去的研发计划不同,f-35一开始就强调了“联合”,希望能够将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空军的f-16等三代轻型战斗机一起进行替换,这种通用的多用途机型也成为了全世界当前最庞大战斗机研发计划。除美国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挪威、荷兰、土耳其、意大利等国也参与其中,整个研发经费预计超过400亿美元。经过激烈的角逐,包括英国航宇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洛克希德马丁团队于2001年获胜。 2006年12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