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运输机 (第21/23页)
了90年代,这些“大力神”已接近设计寿命终点。而且作为战术运输机的c-130缺乏战略运输能力,改造空间有限,难以满足重型装备快速部署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新一代陆军装甲车辆等重型军用装备的更新改进,因此,发展新一代军用运输机成为当务之急。此外,美国短时间内没有研制新型运输机的计划,而世界各国有数千架运输机需要更新,形成巨大而诱人的市场潜力,因此,欧洲多个国家决定联合开发a400m。 由于涉及多个国家,a400m的研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3年,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政府签订了“未来大型飞机”(fla)项目谅解备忘录,同年推出项目预案。接下来,多个国家陆续加入,而各国在生产任务和研发经费的分配比例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英法等国相继退出,后来又返回,工业争议、议会争论等也不断发生,德国开始推荐an-70,意大利也悄悄购买了c-130j,fla前途未卜。于是,西欧人开始使用商业模式开发fla,欧洲空客公司成立专门的军用机部门,并于1999年2月正式提交了其关于“欧洲未来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投标书,fla被正式命名为a400m。 终于,在提出fla这一概念10年以后,2003年5月27日,amc与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英国七个国家在波恩签署了总价值200亿欧元的a400m研制和生产合同,这成为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订单之一。2005年1月初,七国代表、政府官员和空客公司军机项目的高层管理者们在空客德国公司的工厂见证了第一个下机身框架的加工,标志着a400m主要机身部件生产阶段的开始。第一架a400m于2008年6月26日总装下线,2009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首次试飞。2013年8月,首架a400m交付法国空军。 精美的“多国产品” a400m可谓名副其实的“多国产品”。法国玛特拉宇航公司生产玻璃座舱、飞行控制系统、机头和发动机短舱,英国宇航公司生产机翼的外翼盒,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负责中机身后段和垂直安定面,意大利阿利塔莱娅公司负责后机身和货运系统,比利时弗莱贝尔集团生产机翼前缘和襟翼,土耳其宇航工业公司制造中机身前段和起落架舱、舱门和升降舵,西班牙飞机公司进行总装。除了欧洲国家外,南非政府于2005年4月加入a400m项目,南非丹尼尔航空公司负责机身上部壳体和碳素复合材料机翼-机身整流蒙皮的制造,并于2006年6月8日开始交付。 作为新世纪运输机,a400m凝聚了运输机多年发展精华。该机长42.2米,高14.7米,翼展42.4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涡桨式飞机,配有4台西方最大的涡桨发动机以及直径为5.18米的8叶片螺旋桨,而且该动力系统具有换向能力,使飞机在小型机场上也能灵活使用。 a400m货仓宽敞,前后直通,长17.71米,高3.85米,容积274立方米,远大于c-130,可运送军用直升机、装甲车、防空导弹系统、重型工程机械等,可运载2架“阿帕奇”或1架“超美洲豹”直升机,或并列两排共6辆越野吉普,或同时运载7个标准军用集装箱(2.23米x2.74米)和120名全副武装的作战人员。货舱顶部设有负荷5吨的起重装置,以便于货物的移动和摆放。货舱内部可进行改装,可执行空投、人道救援、货运等不同任务。飞机装有一体化全自动货物装卸系统,只需一名装卸员就能根据不同任务需要来安排货舱最佳装货方案和空投精度。其空投性能也非常出色,可在几分钟内将38吨货物全部空投完毕,并能在4.5米高度贴地空投。机身后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伞兵空降专用舱门,可在短时间内空降大量士兵。此外,a400m还可在2小时内改装为空中加油机。 除了优异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a400m还具有低廉的全寿命使用成本和良好的维护性,其价格和全寿命周期费用远低于c-17。在12年的服役期内,计划性维修造成的停飞期不超过84天。可以预料,作为运输机新贵的a400m将在21世纪的空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机身材料的变革 近百年来的人类航空技术进步不仅仅在应用发动机、航电设备等核心部件,机身材料也凝聚了最先进的科学成果,是让飞机变得更大、更快、更轻的重要基础。 选择机身材料,主要是要达到机体强度、刚度、性能和经济性的平衡。机体要能够满足速度和机动性的要求,承受起降、飞行及装载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压力,而且还不能变形。每当设计一种新的飞机,最先制造的几架样机中必须有一架进行静力试验,也就是根据计算出的各种数值,通过在地面上各种人工方法来模拟飞行时飞机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从而检验机体材料是否能达到预期标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