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运输机 (第22/23页)
最初的飞机主要是由木头骨架和布罩组成的,很快,不断提升的速度就对机体硬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飞机开始走向全金属时代,机身多由铝和钢制成。二战后,超音速甚至超2倍、3倍音速的飞行要求机体拥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热程度,高速飞机开始采用钛合金。钛合金价格昂贵且难于加工,但它耐高温、抗疲劳等方面比铝合金好得多,被大量应用于当代战斗机上。f-22战斗机上使用的钛合金高达39%。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复合材料,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的基础上埋入增强纤维组成,机械特性和化学防护性能都非常好,不仅保证了飞机的刚度和强度需求,还易于加工。但它的缺点是战场生存能力较差,受到小破损(如被弹片击中)后强度就会大大降低,这限制了其在战斗机上的应用,但在军用运输机等大型飞机的研制中大受欢迎。不仅是a400m,波音787、a350等客机上复合材料的比例都占据首位。 4.15 未来运输机何去何从 从以上运输机的介绍和使用中可以看出,在当今的“全球化”战争中,作战人员和装备的机动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陆上和海上运输,而是主要由军用运输机来完成,战略空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战争的成败。因此,军用运输机的研发、改进和配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建设一支以大型军用运输机为主力的战略空运力量,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国追逐的重要目标。那么,为未来的运输机会是什么样子呢? 性能进一步提升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运输机的性能必将进一步提升,战场生存能力将不断增强,功能和作用将向多维方向发展。 向前线运送补给的军用运输机机体较大,极易被敌方发现,加之其飞行性能(尤其是机动灵活性)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敌方火力之下显得格外脆弱。随着防空武器的不断升级,运输机的生存能力受到了越来越高的挑战。如何抗击来自空中和地面武器的攻击,已经成为军用运输机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提高抗打击能力,未来军用运输机可加装自卫保护系统来抗击防空武器的袭击,如a400m已加装了一套先进的飞机自动保护系统,包括防御辅助计算机、红外告警传感器、alr-400型雷达告警接收机、金属箔条/诱饵弹发射系统等。美国、以色列等国也已开始在军用运输机(甚至在大型客机)上装备机载自卫保护系统。第二种方法是将在空气动力、材料、结构等方面采用具有防御能力的新技术,特别是通过隐身技术降低军用运输机在战时的暴露概率。例如,美国空军从2003年就开始研制一种采用复合材料的隐身运输机,既能在前线机场完成空投空降任务,又能最大限度地躲避敌方雷达的侦测,接近于隐身版的c-130。该机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成功,并于2009年6月进行了首次飞行,如果成功,将成为“臭鼬”工厂的另一绝世精品。 在传统意义中,军用运输机的主要任务是空运军事人员和各类物资装备,而目前大型军用运输机已经成为预警指挥、空中加油、电子对抗等特种作战飞机的载机平台。例如,俄罗斯以大型军用运输机伊尔-76飞机为平台发展了预警机a-50、空中加油机伊尔-78等;美国以大型民用客机波音-707为平台发展了空中加油机kc-135、空中预警机e-3、空中通信机l-6、远距雷达监视飞机e-8等;澳大利亚正在生产的a330运输机不仅可作为运输机,还将作为主力空中加油机使用,在需要时也可以成为医疗救护飞机。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下,航空航天装备将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战略运输机未来还可能成为执行其他特殊使命的大型空中平台或基地,如航天器(包括卫星)的空中发射平台等。 战略与战术型将融为一体 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战争对军用运输机要求的提高,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今后的军用运输机除了要具备战略运输机的航程与载运量,同时还要具备战术运输机的机动和灵活。战术运输机的货舱也越来越宽大,运载量越来越高。例如,an-70在研制之初明确定义为取代an-12的先进中型运输机,但它却拥有如同大型战略运输机一般的宽大货舱和大运载量;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a400m战术运输机体现了相似的趋势。 其中,短距起降能力将是运输机性能的关键元素。前线的每一寸土地都至珍至贵,缩短起飞和着陆距离是提高军用运输机战时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无论是战术运输机还是战略运输机,在设计时都十分注重飞机的短距起落能力。例如,美国的c-17载重高达76吨,属于典型的大型战略运输机,但它具有和c-130战术运输机一样良好的短距起降能力,可在不足千米的跑道上起降,也可以在战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